解放軍快反與空降部隊的實兵演練

2016-02-05|陳東龍

以2015年解放軍年度的軍事演練來分析,中國大陸除了在訓練改革試點上做出「重點突破」的原則之外,更是準備在完成軍區整訓與合併之後,再一次的擴編其「快速反應部隊」的數量,以及提高三度空間作戰能力的建設,以達到打下一個世紀「全縱深合成打擊」戰役的理想。

為了準備打一場高技術條件下的戰役,依中國解放軍總參謀部對空降作戰的基礎定義來分析,解放軍實施空降作戰的類型可分為

(一)戰略空降:即是以奪取敵人政治、經濟、軍事等中心,以及機場、港口等配合並為兩棲登陸作戰先行鋪路。

(二)戰術空降:以奪取交通要點,執行局部阻絕作戰,或以攻佔敵軍之指揮中心,切斷我軍之機動部署等戰術為主。

(三)戰鬥空降:以配合第一線部隊為主,先行以空降、機降的方式奪取有利著陸點,以接應主力部隊進行空降作戰。

(四)特種空降:以打擊敵國之重要民生設施、水電重要控制站、暗殺政要、執行敵後爆破任務為主。

較值的注意的是,解放軍進行「機降作戰」的指揮體系,已不再是由空軍全權負責,因為目前的七大軍區已完成五大作戰區的劃時代改制,五個作戰區均編配有數個直升機團(大隊),若一但有意進行作戰,依臺灣居滲情報局估計,中國大陸將可同時動員四百架軍用直升機,以及兩百餘架民用直升機,將為數七千八百餘人的部隊以「機降」的方式參與攻台作戰。

放眼世界各國,空降傘兵可說是一國地面部隊中的精銳所在,無論是在訓練或整體戰力方面,均是一時之選。相對於中共而言,由於師法前蘇聯的作戰邏輯,對於進行大規模的空降、空投等作戰,往往抱持強烈的用兵動機,何況是空降傘兵和海軍陸戰隊一樣,同屬於戰略性、攻擊性的兵種。

解放軍籌建鐵拳部隊,可說是中國大陸為因應下一個世紀所建立的快速應變武力,整個「鐵拳」所包括的部隊單位,幾乎完全就是以針對未來極可能爆發的武裝衝突而訓練。

鐵拳部隊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空軍第十五空降軍、軍委會或戰區直屬的快速反應部隊、特戰兵營,以及海軍陸戰隊等共四大拳頭。由於這些部隊的機動力、戰鬥力均比起一般解放軍強大,再加上中共以「選鋒」的方式積極籌組各種拳頭部隊,其總兵力早已超過二十五萬人。

以第十五空降軍為例,由於這是解放軍唯一的一支傘兵部隊,所以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這支編制龐大的傘兵部隊並不是由陸軍所直接指揮,反而是直屬於空軍。事實上這種編制的邏輯仍是師法於前蘇聯的空降部隊,其用兵著眼是在於能統一運用編制內的人員及運輸載具,避免戰鬥人員及空運機隊之間所可能產生的聯絡斷層。

此外,在軍事上所謂的「空降作戰」,事實上是包括了「空降」以及「空中機動」兩種類型的作戰方式。一般所謂空降作戰,多半是以運輸機搭載傘兵,以戰術編隊的飛行方式進入空降地區,而兵員或裝備也在同一時段進行空降、空投等作業。換言之,就是利用空運機將兵員裝備,由空中運至目標區,以進行作戰任務。

至於「空中機動」作戰,則是以陸軍等地面部隊為主的協同作戰模式進行。這種構想是出於法國當年在北非殖民作戰時所研擬的支援戰法,但是到了越戰期間,基於直升機的強大機動能力,美軍遂進行大規模的「空中機動」作戰,也就是軍事術語上的「垂直作戰」,大幅縮短部隊與部隊間的作戰輸送時程。

不管是「空降」或是「空中機動」作戰,第十五空降軍都正積極研擬新式戰法,其中尤以「空中機動」作戰一項,在共軍的術語中均泛稱為「機降作戰」,可說是針對重要戰略要點而積極訓練的戰術課目。

事實上,中國大陸所要建立的,是一支能保持六成作戰力且隨時可上機進行「隨時能飛、隨時能降、降之能打」等攻擊任務的「鐵骨頭」。

中共第十五空降軍近年來最大的一次實兵演習,是在1996年的8月於武漢地區展開,三個空降步兵師所屬九個步兵團的二十七個步兵營中,有六個滿編制的步兵營實際參與空降演習,而師屬的砲團亦有三個營級部隊進行重型武器的空投作業。演習的地點是地形極接近我國的湖北地區。

據情報資料顯示,在第十五空降軍實施這次演習中,若以軍事觀點來評估演習結果,不容否認的,演習極為成功,不但整個空降部隊是在「無地面導引、無明顯標記、無氣象資料」等因素下實施,著陸後的部隊立即能自動排除紊亂情況,打破原建制立即投入戰鬥。

由於演習部隊在著陸後立刻進行下一個演習課目,而且在與其他軍、兵種合成之後,立刻以大速度衝擊與奔襲方式向敵陣猛攻,因此相當符合「縱深合成打擊」的作戰模式。

推薦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