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難辨 無人機 Vs 戰機

2017-02-11|Defense Shuttr


  基於台海作戰環境的需要,中國大陸對於研製無人駕駛的戰機相當有興趣,尤其是其殲擊機部隊中擁有數量相當龐大的老舊機隊,包括已除役但仍可飛行的300架的「殲六」及「殲七」。

  研改這群報廢戰機最有價值的投資,就是挑選部份狀況較優的戰機,改裝成一可以依既定飛行計劃進行高速飛行的無人機,以2架一組的方式實施超音速入侵動作,吸引臺灣方面的防空火力射擊。

  據了解,中國大陸相關單位早在1988年就已向美軍要求提供無人靶機的遙控技術,而美國方面也確實是依要求提供了一批遙控儀器,以及一批技術支援人員。不過,美國方面所提供的這一型號遙控系統,是美軍在QF-100D及QF-4B遙控靶機上所使用的,是符合美國戰術空軍「威廉.泰爾」空對空射擊演習競賽的規格,但缺乏同時遙控2架以上戰機的能力,所以根本就無法滿足解放軍在臺海的戰術構想。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情報人員多年來持續竊取美國海軍的電子控制技術,這是一種適於大洋作戰的電子遙控技術,極適於臺海多變的作戰環境。但由於美軍是以電波中繼傳送的方式遙控,偏偏中國在臺海上空,甚至是在接近沿海20浬的內陸空域均在臺灣方面的防空飛彈射擊範圍,所以目前這種中繼式遙控已經不再列入優先考慮的範圍。

  在種種限制之下,中國各科技單位在1993年首次實施「殲六」機裝備自動駕駛儀的計劃。這個計劃的構想是以具備自動飛行能力的無人飛行「殲六」戰機,在地面人員的遙控下完成起飛程序,並在實施繞場飛行時完成機上定位儀的設定,在地面人員遙控飛機指向預定航向,並且將起落架收起的同時,完成機內自動駕駛儀的轉接工作,此時無人駕駛的「殲六」將會循已設定的飛行計劃諸元,逐漸增加高度及速度,並在達到預定空域後,依設定的飛行計劃進行大小轉彎、小角度俯衝、小角度爬昇或是3G的轉彎。

  當年這項計劃的第一階段是以1架雙座的「殲教六」進行測試,也就是仍然是有1位成熟飛行員同飛實施監控,以隨時反應飛機所可能出現的不正常動作。由於中共已完成第一階段的試飛工作,因此預估這項無人戰機的計劃已逐步接近完成。

  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加拿大國防部情報局,以及日本海上防衛廳的最新情報顯示,中國大陸研發無人機確實已有重大的突破,尤其是可以經由航行於臺灣海峽,或台灣週邊海域的商船實施遙控,這項全方位性的滲透情報是相當值得東北國重視。

  若將戰場限定於臺灣戰區,中國大陸一但派遣無人機實施入侵作戰,由於無人機是被列入消耗品,因此根本就沒有所謂的「作戰半徑」的問題存在,1架增掛副油箱的殲六,其飛行距離可達2,100公里,換言之,這極可能就是1架無人機的飛行距離。

  相對於臺灣的攔截機而言,為了增加攔截效率,勢必是無法以滿油料的狀況實施攔截,但1架架實施入侵飛行但又在12浬領空範圍外到處翻飛的無人殲六,卻可能是一飛就飛一個半小時,直到油盡墜毀為止,徒增我方的空防壓力。

  萬一,這些無人機之中,突然有一架進行侵入臺灣領空的動作,或是分批依計劃採不同時間、不同航向展開入侵動作,臺灣的攔截管制作業極可能一時大亂。尤其是,為了要監視這一架架老得快報廢解體的殲六機隊,臺灣卻要用昂貴的新一代機來反應,就算是用機砲來打還嫌浪費。

  同時,中國大陸在1994年美軍對越戰情報解密之後(美軍戰略情報的保密期限為20年),便全力研發屬於自己的一套無人偵察機系統,但相當值的注意的一點是,所有研製無人飛機的經費,全部是由中國大陸的教育部門負責,完全不列於國防預算之中。

  現在的解放軍,對於無人機的運用也逐步成熟,但如果當年美國沒有派遣大批無人機前往大陸,恐怕大陸的無人機技術還要延宕好多年。

推薦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