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戰機雙機戰術訓練

2016-11-24|Defense Shutter


殲-10戰機確定已進入量產階段,而且構型也 出現第三種,也就是除了測試型、初期量產型(A、B兩型含進氣道改良型)之外,海軍航空兵專屬的對海(地)攻擊型也進入服役。

直至 2016年6月止,總生產量已超過400架。試點單位及使用單位也逐步完成全系統戰測,但由於殲-10在許多技術層面上已經超過解放軍現有戰機系統,所以最重要的戰術戰法研究,各單位正全力進行發展。

殲-10量產 400架完成戰備

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軍空軍部隊,在 2011年4月正式成立第4個殲-10戰鬥機團,這個新換裝的部隊是位於赤峰基地的空1師第2團。情報已證實,空1師第 2團已編制有30架殲-10(B)。

到了6月,海軍航空兵第4師12團也開始裝備殲-10(AH),但照片顯示裝備的是初期生產型,機數近30架,成為第5個裝備殲-10的部隊。

近年來殲-10殲擊機團分別是雲南陸良的空44師132團、浙江長興的空3師8團及廣西桂林的空2師5團。若包括試飛單位及試點單位,殲-10總產量已超過 260架,其中有200架是完成武系配置的戰備機,戰鬥半徑可達2,000公里。預計殲-10將生產1,200架,成為中國大陸新一代機隊的防空主力之一。

事實上解放軍使用殲-10戰機的單位,在使用初期量產型時發現一件原廠在技令中一再提醒飛行員要注意的事,那就是在高攻角飛行時,只要達到一個臨界角度,發動機的進氣量及進氣氣流會導致Surge現象,嚴重影響推力。

在試點單位的多項測試飛行過程中,飛行員大G拉起殲-10時,如果一開始就猛力的拉,飛機的反應雖然極為靈敏而合於飛行員的作戰企圖,但隨即而來的發動機渦輪葉片失速現象,卻一下子就讓殲-10 戰機變成失去機動力的活靶。

2010年3月,初期量產型的殲-10 出現第一種改良,那就是將進氣道由原本的方形結構改為橢圓形,而下緣則向前延伸,主要就是要加強高攻角飛行狀態下的進氣量,並持續導入穩定的氣流。

但這項工程修改顯然不列入全系統修改的考慮,因為由目前各使用單位的初期量產型來看,將進氣道由方形改為橢圓形的機數還是不多。反而是試點單位仍在使用未經修改的構型,一再嚐試各種武裝外掛,繼續在測試各空層、各空速狀態下的操控反應。

面子問題 強練空戰基本功

目前,殲-10戰機以每月10架的量產速度逐步進入部隊服役,解放軍空軍在這幾年多次與外軍(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國)的交流經驗中,確實在數位作戰上吃了不少虧,學到很多新式的作戰理念,在戰術戰法上也做許多的研究。再怎麼樣,裡子或許真差人一點,但面子絕對要保住!

依據解放軍空軍最新一版(第七版)的「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情資顯示,最新的版本對空戰的教條是:

一、積極進攻、盡遠打擊

現代空戰條件下,主要依賴地面指揮引導、機載雷達和空中預警機達到先敵發現,在各種條件配合下,應發揮積極進攻的鬥志。在現有電子戰環境中,以上設施易遭敵干擾而失去效能,而唯賴飛行員之眼先敵發現,達成盡遠打擊的目的。(本段為原文)

二、靈活主動、力爭優勢

盡遠打擊一旦未能奏效,就要進行激烈的近距格鬥。在此一階段,飛行員必須充分發揮優異性能,善於根據當時空中狀況,靈活機動,努力達成優勢。而靈活主動之手段在及時判明情況、識破敵人企圖、果斷定下決心、眼明手快與隨機應變。(本段為原文)

三、先敵發現、突然攻擊

原文第三部分的第一段,清楚指出:「對目視搜索的要求是:必須是遠距離的、不間斷的和全向的。」

由這一段敘述或多或少可以發現,其所謂的「目視搜索」並不完全是單靠飛行員的一雙銳利雙眼,而是殲-10戰機已普遍裝置紅外線搜索系統, 而且這種被動式的目標尋獲系統具備與雷達同步鎖定的功能。甚至有可能是解放軍已準備配置頭 盔瞄準系統,為殲-10的超機動飛行潛能來加持。

不過問題是,沒有任何情資可以顯示殲-10在人機介面上有超過美軍的技術水準,因此,只能說,教條畢竟只是教條,並不是操縱教範。當然,教條中清楚的指出,「在盡遠距離上先敵發現,就可贏得時間,為隱蔽接敵占取有利位置,實施突然攻擊創造條件,並且能有效地防敵偷襲。」

四、揚長避短,隨機應變

教條一開始就強調:「優劣勢並非絕對或一成不變的。」

空戰中贏得空戰勝利的重要條件,乃是飛行員需明察敵我優劣態勢,力圖避開有利於敵且不利於我的作戰區域,力爭等勢或優勢作戰。揚長避短、隨機應變。

五、系統集成、密切協同

本章節開宗明義就說:「空戰中如何發揮系統的整體效能?其關鍵就各個系統間之密切協調。」


戰術一

這是目前殲-10 進行雙機分裂包挾戰術的第一種,接戰速度要求要在650浬,雙機採平行隊 形接戰,間隔2浬。

在完成目標分配、鎖定,然後執行中程空對空飛彈發射後,立刻向編隊外側拉開,並同時拋擲熱燄彈及干擾絲,飛行員依當時狀況決定是否進入第二波反制飛彈之機動操作。

接著,在領隊機(Lead Turn 之優先接戰機)的主導下,雙機由外側大G轉向,以包挾方式對敵機進行短程空對空飛彈射擊。但這個階段要求的重點是,由於友機也在飛彈尋標器的搜尋範圍,因此在教範上建議持續大G轉彎,直到進入敵機後方小於60度的角度,這才進行飛彈的發射,以免誤擊友機。


戰術二

這是殲-10進行雙機分裂包挾戰術的第二種,是延續第一種狀況的應變動作。因為敵機可能 在完成中程空對空飛彈發射後,決定保持同位(同向)轉彎,鎖定並其中一架殲-10,這時遭攻 擊的殲-10 就成為防禦機,必須要進入最大轉彎率的轉彎並改變飛行平面,在操作過程中要持續 拋擲熱燄彈及干擾絲。

而另一架殲-10則為攻擊機,在確認友機已無誤擊危險後,立刻進行紅外線短程追熱飛彈的射擊。

推薦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