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上直下 細膩操控保飛安

2018-02-06|陳東龍

直升機的結構,包括機身、機尾、主旋翼、尾旋翼、發動機、傳動裝置、操縱系統、起落架等部分組成。

直升機的動力裝置多採用渦輪軸式發動機,這種發動機具有重量輕、出力大的特性,但價格也比傳統活塞式發動機來得貴。也因此,直升機的價格都會比同等級的定翼航空器來得貴。


直升機的駕駛艙,與一般戰機或小型定翼機相類似,有一個裝置在飛行員兩膝蓋中間的操縱桿,一個由左手控制可以上下活動類似戰機油門的控制機件,以及由雙腳控制可以前後移動的踏板。

不過這些裝置在直升機的操控系統中,被賦予不同的定義。

直升機的操縱桿稱為迴旋桿(Cyclic Pitch Sticks),用來操控旋翼的轉動平面,也就是縱向及橫向飛行。

向前推,旋翼的旋轉平面前低後高,機首向下、空速增加、高度下降。

向後帶,旋翼旋轉平面前高後低,機首向上、空速減低、高度增加。

向右壓,旋翼旋轉平面左高右低,直升機向右偏航。

向左壓,旋翼旋轉平面右高左低,直升機向左偏航。

位於飛行員左手的,是集體桿(Collective Pitch Sticks),主要是操控旋翼機做垂直升降。向上拉,旋翼攻角增加,直升機垂直向上增加高度。向下壓,旋翼攻角減少,直升機垂直向下減少高度。

飛行員雙腿腳板控制方向舵,修正扭力、操縱航向。向右(左)踏下,機首沿旋翼中心向右(左)轉。

直升機與一般定翼機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對於「扭力(Torque)」的修正,就有不同的氣動特性。對直升機來說,控制「扭力」相當重要。

再進一步的說,直升機之所以能飛,就是發動機帶動旋翼,而旋翼翼面利用攻角的改變,以及旋轉平面的改變來控制飛行。

如果依機動學理論來說,發動機未轉動前,直升機是完全靜止沒有任何機械能,所以全機的「角動量」為零。這是基於「角動量」守恆的原理。但是當直升機的主旋翼開始逆時針旋轉(美式與俄製的旋翼轉動方向正好相反,扭力也相反),機身就會順時針方向轉動,這也是作用與反作用力間的關係。

也就是說,當直升機的旋翼在發動機的帶動下,只要馬力增加,扭力也相對增加,這時為了要讓直升機能維持在飛行航線上,就必須要靠尾旋翼來左右控制機首的方向。

在迴旋桿、集體桿和踏板的交互作用下,熟練的飛行員就可以做出一連串嘆為觀止的飛行動作。

想成為飛行員一點也不容易,直升機飛行員也不例外,千萬不要以為飛這種超級慢速機的,都是空軍官校飛行學員的最後幾名,過去還有人說:「飛不成戰鬥機才會去飛運輸機,運輸機被淘汰但棄之可惜才丟去開直升機!」甚至包括許多飛戰機的,也都會以高傲的態度來看飛直升機的,時常說他們是在「開」直升機的,而不是說「飛」直升機的。

如果,大家都這樣想,那中華民國飛直升機的飛行員,不每個都是「大頭班」、「放牛班」、「Z段班」出來的?嚴正的告訴大家,絕對不是!

因為要成為直升機飛行員,在空軍來說,都要經過空軍官校基礎飛行訓練完訓才行,也就是說必須要具備飛行資格,絕不是那些快被淘汰的邊緣人!中華民國的直升機飛行員在技術上,不會比美軍差。


推薦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