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烏克蘭無人機實戰經驗談

2024-10-15|王紹翔

烏克蘭自2014年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期間就開始使用無人機,故整整10年前烏軍就了解到無人機在未來戰場有極大的可能性,因此對這一領域實施了許多研究,擁有許多官方或民間組織投入研發無人機。到了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時,烏克蘭已經擁有足夠在戰地使用無人機的經驗。

戰事初期烏軍無人機主要用途是偵察,後來因砲彈庫存開始短缺,也無法從盟友那裡取得足夠彈藥補給,烏軍也就認知到必須用某種東西取代傳統的地面砲兵火力對敵方實施打擊,故決定盡可能使用FPV(First Person View Drone第一人稱視角)無人機。實戰發現FPV無人機對敵裝甲車輛與步兵極為有效,當然俄軍也開始使用FPV無人機,亞森科感覺雙方悄悄展開了競爭,也迫使任何一方必須每次都領先一步取得某些優勢,所以現在這場「無人機戰爭」更像一場科技、軟體、硬體的競爭。

根據烏克蘭參謀本部記錄的數據,自2022年俄羅斯入侵以來,烏克蘭軍隊已經用無人機摧毀了超過25700輛俄軍各型載具,消滅了30%的黑海艦隊兵力。而在2023 年的統計數據,俄軍在僅僅一週內就有33輛戰車、37輛裝甲車、142個指揮所和52名人員被無人機摧毀。

在這10年間,烏克蘭官方與民間通力合作,如今已擁有超過200家大規模生產無人機的私人企業。最初由於認知到在政府官僚體系主導的情況下無人機生產將會缺乏競爭力,也就等同需要更多良善競爭,因此烏克蘭選擇讓無人機廠商自由發揮,讓每家廠商的生產團隊都在努力讓其無人機產品比同行更好,同時也能降低成本。當然大家也在共享資源,在不同的開發商和企業間分享彼此經驗。所以對烏克蘭來說擁有很多製造無人機的私人企業非常重要,可以擴大整體生產規模,數據也顯示各型無人機年產能可超過三百萬架。而在無人機的生產上,亞森科少校也強調國產化的重要性,例如控制系統、發動機和鋰電池等,這些部件一旦能夠自製,很大程度上就不會受到外來因素限制。

當然,由於民間要取得武器並在無人機上測試並不容易,因此烏克蘭國防部以及陸、海軍密切與無人機製造商合作,協助在前線測試這些產品。同時也使得開發過程隨著時間推移而加快進度,因為無人機的研製不需要任何官僚主義,軍方(客戶)和企業生產團隊之間的合作讓產品缺點被快速改進。亞森科少校表示這也是為何烏克蘭在這塊領域仍較對手享有優勢,去除官僚主義這點非常重要「因為我們正在進行一場不對稱戰爭」,烏克蘭不像俄羅斯擁有龐大的資源,當然也感謝其他盟國在無人機這塊領域給予的幫助,讓烏軍能持續作戰。但他表示於此同時也有一些國家像是北韓、伊朗等販賣無人機、飛彈等軍用物資給俄羅斯,因此雙方都在動用最大潛力與資源發展無人機作戰。

而有了成熟的無人機載具依然不夠,操作員的培訓至關重要,因此烏克蘭在生產無人機的同時也增加了許多操作手的培訓課程。因此烏克蘭軍方創立了許多不同類型的課程,讓士官兵學習如何操作偵察無人機、FPV無人機,並如何使用不同類型的無人機以及學習其戰術、戰略作為。「也許他們是優秀的狙擊手或優秀的砲兵、裝甲兵,但他們在無人機操作上仍是亟待訓練的新手,而我們為那些想要學習、獲得新知識的人提供了許多可能性。」烏克蘭甚至也為平民開設了許多課程,可以讓有興趣的民眾參與並學習如何操作各種無人機,不單只是運用在作戰。

亞森科少校同時表示,無人機操作是高層次的知識,因此應該擁有很多不僅僅是操作上的知識,還要對無線射頻、天線連接、軟硬體等具備基本知識,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並需要大量的學習,因此絕對不是速成班。在這種狀況下,老練的無人機操作手也開始從前線回到教學單位與初學者分享經驗並教導他們。他認為應該在學校尤其是大學推廣無人機課程,從如何創造、如何使用無人機開始並一步步推廣到基層,讓無人機從玩具變成對敵人而言極度危險的武器。

筆者同時詢問,像是拜卡TB2「旗手」這種大型無人機,在俄羅斯剛入侵時,時常執行偵察與攻擊任務,不過幾個月後就漸漸從大眾視線消失了,是否代表著大型無人機生存率不佳?

亞森科少校表示,在俄羅斯入侵初期TB2大型無人機確實很成功,並且發揮了意想不到的戰果,但隨後俄羅斯調整戰術來對抗,因此讓TB2的戰損率開始增加。接下來的實戰也證明大型無人機面對防空飛彈確實是非常脆弱的,所以後續就沒有再使用TB2來執行攻擊任務,只有針對前線的偵察任務。他認為大型無人機依舊很實用,但面對防空火力強大的對手、或是數量龐大的單兵肩射防空飛彈,就需要調整無人機使用者的戰術,從前線活動轉換為後方的戰略、高空偵察,例如海上偵察任務。

而在戰爭期間,烏克蘭、俄羅斯雙方都廣泛使用中國製大疆無人機,對此亞森科少校的評價認為大疆無人機在戰術偵察方面非常實用。他表示TB2等大型定翼無人機通常用於高空、廣域的戰略偵察,而大疆無人機就適合讓步兵班等地面部隊實施戰術偵察,在破除戰場迷霧上比大型無人機更具效能。

雖然無人機斬獲戰果甚鉅,但在戰場上鋪天蓋地的電戰干擾中,也不時傳出無人機失控、自墜甚至偏離目標的情況,烏俄雙方都在寫下反無人機作戰的新頁。面對這種情況,烏克蘭軍方也著手積極應對。

亞森科少校用「貓抓老鼠」的遊戲來比喻,因為反無人機的干擾系統設置在固定頻率範圍內,而干擾系統試圖在非常多的頻段中捕捉並干擾無人機,而無人機則試圖避開這些干擾器的影響。他表示這需要非常快速的調整,比方說每個頻率都有特定的天線,所以在前線戰場上有很多小工作站,無人機操作員可以在那裡更換天線、更換對應新頻段的模組零件,萬一我方的無人機頻段在對手電戰系統的干擾範圍內,就需要更換頻段。「舉例而言,你必須擁有能在飛行中變更頻率的無人機,以利避開電戰干擾。不過我們認為未來戰場將被電戰系統飽和式干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尋找另一種方式來防禦這個麻煩。」

防禦敵方無人機的部分,烏克蘭開發出小型無人機訊號偵測器,在俄軍無人機接近時就會發出警告讓我軍掩蔽,實戰證明它們對FPV無人機非常有效。同時烏克蘭也開發出反無人機的無人機,做為替代防空系統使用,透過撞擊摧毀俄軍偵察無人機,甚至能對飛行中的直升機進行破壞及摧毀。地面部隊則透過在戰車上加裝金屬網等額外防護措施,能大約對抗30%~60%的無人機攻擊。

而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臺灣海峽的潛在危機也隨著東歐戰事同時受到國際矚目,臺灣軍方試圖效仿烏克蘭開發許多無人機、作戰載具來防止中國的入侵並進行不對稱作戰。筆者詢問由於兩岸隔著台灣海峽,而臺灣是否有可能使用無人機或無人攻擊艇打擊解放軍渡海的船艦?就像烏克蘭打擊俄羅斯黑海艦隊那樣。但同時海峽上又充滿敵我雙方的電戰干擾以及海洋雜訊,無人機可能失控使作戰效益降低,是否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亞森科少校表示,初期烏克蘭是透過Starlink星鏈來做為無人機的終端操作系統,後來也了解到星鏈畢竟是商用系統,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被關閉,舉例來說馬斯克就曾經關閉克里米亞半島上的星鏈,所以我們必須擁有自主的系統以操控無人機。而無人機也有升級作戰範圍的潛力,例如烏軍使用的FPV最初僅能打擊3~5公里,但透過增加無人機的電池容量,現在已經能夠打擊20公里以外的敵方目標。由於作戰縱深太長,克服航程的缺點對烏軍無人機發展至關重要,「起初俄羅斯的長程飛彈對我們是重大威脅,但如今我們也擁有長程無人機,可對俄軍飛彈陣地進行源頭打擊。」

關於長程無人機打擊任務遇到電戰干擾的問題,他表示臺灣必須了解敵人的干擾/電戰能量,並且能干擾到何種程度。舉例而言因為俄羅斯黑海艦隊對無人機電戰壓制能量不足,使烏克蘭可以順利的執行打擊任務,前後擊沉了60艘軍艦,約略是黑海艦隊總數的三成,讓烏克蘭成功恢復穀物等海運出口。臺灣必須對中國軍隊的電戰干擾能量有完整認知,才有可能在無人機、無人載具戰略上取得成功。

由於重工業技術能量有限,與大型軍艦相比烏克蘭製造更多小型且廉價的無人載具,即便在己方艦隊因敵空襲而損傷失能的情形下,依然能透過無人載具協助摧毀敵人的艦隊。「重點還是要不斷調整戰術,像是我們使用無人艇的戰略一樣,理論上未來無人艇也會大行其道。」亞森科少校也分享,未來烏克蘭所開發的無人載具將會搭載AI人工類神經網路,即便操作手中斷聯繫,仍舊可以繼續執行任務。同時具備自主目標識別與脆弱部位辨識,更能有效實施打擊。

圖片來源:Володимир Зеленський, Defense of Ukraine

推薦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