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海戰的概念 兼論中國大陸航艦建軍的遠洋挑戰

2021-06-16|Defense Shutter

現代海戰的概念

兼論中國大陸航艦建軍的遠洋挑戰


海洋戰力,是國力的擴張與延伸,是強權的唯一本錢。堅強的海洋戰力,強權國可以對他國行使意志力與主導權,甚至可以說,是合法的海盜作為。說穿了,當今世上就是美國獨霸!
美國要獨霸所依靠的,就是航艦。而航艦,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來說,多年來是一個遙遠卻又急於獲得的軍艦。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終於有了第一艘航艦「遼寧號」。
現在,中國大陸的航艦建軍並逐漸成形後,在明知自身條件還不足形成戰力時,就多次向美國挑戰,擺明就是要在未來與美國對決。中國大陸的國力將要從綠水走向藍海,中國大陸的軍力將從防禦走向遠攻。
航艦的能力,直接影響了大陸海軍建軍及遠程侵攻的能力,對於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執行海防、展示國力、參與國際事務等行使人道主義來說,具有了一個全新的戰略。航艦的加入,讓中國大陸的海軍拳頭更長、更硬。擺出來的態勢也更具威懾,在世界上足以列入「超地平線戰略」俱樂部的一員。
但亮麗而高傲的「遼寧號」,是否就此奠定解放軍遠洋作戰的基礎?
就軍事層面來說,「遼寧號」若想具備戰鬥力,目前仍欠缺很多的條件,本文將從純軍事觀點,以軍人執行作戰的角度來分析現代海戰的特性與基本導向,同時兼論「遼寧號」所面對的種種問題。
此外,本文僅以美國與中國大陸兩國間的遠洋海上兵力對抗為討論主軸,屬於高強度與高科技層次的軍事對抗,暫不討論非傳統作戰與低強度對抗。如耐波性較差的飛彈快艇,待後續為文再議,暫不做討論。
註:本文對於航空母艦仍簡稱「航艦」,而不採大陸所稱之「航母」。

文/愷瑞爾

圖/U.S. DoD、Defense Shutter、Xinhua


現代海戰 技術情報擺第一

航艦的戰力不是只有將艦上戰機派出去,然後對敵方來個摧枯拉朽攻擊就算。其實,單一一條航艦是沒有戰力的,就算有戰力,唯一的戰力,就是「精神戰力」。但…精神戰力在現代科技的角色,已經不再擔任重要角色。因為就海戰來說,拼精神戰力的艦砲時代已是絕響。缺乏科技掛帥的海軍,在面對高強度武裝攻擊的戰況下,只是別人的戰功。

現代的海戰,取決於超地平線的攻擊成果,是屬於視距外(BVR)的作戰,那怕是小噸位的飛彈快艇,艦艇上也是以飛彈為主,艦砲(槍)為輔。當然,本文主要是探討遠(大)洋作戰為主,耐波性效差的飛彈快艇暫不做討論,待後續為文再議。

基本上,現代海戰不是在比誰的精神戰力高,而是要比誰的拳頭夠強又長。

既然單一航艦的戰力是不足的,因而當航艦要發揮戰力,就要做一個多型遠洋艦艇的組合,除了包括水面艦與水下兵力,還要有來自大氣層外的偵察衛星的監視。這種混合兵力,統稱「航艦戰鬥群」。換言之,只有「航艦戰鬥群」才能擁有遠洋作戰的實力。

當然,要打贏一場海戰,也不能擔單靠所謂的「航艦戰鬥群」就可決勝負,如何將這個戰鬥群做一個適合的編組,以及在航行的過程中,如何將主要威脅方向做一個預警配置,每一個環節都複雜交織在一起。

就以美國為例,要組成一個「航艦戰鬥群」,除了航艦本身,需要配合的軍艦包括了作戰艦如驅逐艦及後勤支援的油彈補給艦。但每個任務環境都不一樣,要派幾艘作戰艦護航?隊形是如何?火力控制及目標是如何分配?威脅方向的敵對武力與相對兵力是多少?敵方超地平線的視距外戰具性能如何?後勤艦隻是要隨行還是要在指定海域會合?補給海域及航線是不是需要作戰艦做屏衛?這全是問題。

綜觀上述命題,顯然可以得知一個重要決勝因素,那就是所謂的「情報」作為,而在整個情報作為的範疇中,又特別重視所謂的「技術情報」。

「技術情報」,指的是對敵方系統的研發、作業能力、運用狀況與對我之威脅所做的情報蒐集。這是需要專業人員經過長期的情資分析、過濾、交叉比對及數據驗證後,才能完成的情報。(註:未證實的稱為「情資」,已證實為正確的情資才能稱為「情報」。)

「技術情報」之所以在現代海戰佔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正是因為在大洋作戰的環境下,作戰艦要面臨的是「有什麼打什麼」,而不是「打什麼有什麼」。這道理應不用解釋,因為海軍本來就是屬於「廚房廁所帶著走」,一但出海,當需要處理狀況時,是沒有人可以為你分憂解勞,手中所有的東西,就是用來處理狀況的唯一條件。而海軍在任務賦予及幹部養成的過程中,也是強調要隨時有獨立作戰的心理準備。

所以,能早一步知道任務所可能面對的敵方系統與能力,就能提早進行狀況研究,也能在航行與作戰計畫中,訂出一個最具武器投射效率的方案。

技術情報,非常、非常的重要!

戰具進化 戰具主導新戰術

既然技術情報如此重要,現代的航艦戰鬥群在編隊和預警系統的整合上,就要做一個完整的整合,這個整合的功力,全要依賴電腦的幫助。

例如,我們暫時以美軍航艦戰鬥群在地中海做戰鬥巡弋為例,在地中海的作戰環境與電磁環境,威脅清一色均來自俄製系統,而對美方有軍事敵意與軍事威脅的國家,曾經是以蘇聯、利比亞這兩個國家為主。而蘇聯基本上並不會直接與美國進行武力衝突,但卻可以提供精確的情報,包括美軍艦隊編組、隊形、補保週期、武器系統及部分的人員戰力指數。

但利比亞這個國家就不一樣了,當強人格達費的政權尚未被推翻之前,利比亞等於是美國艦隊在地中海唯一的威脅,而且還真正和美軍面對面、硬碰硬的打過!這在阿拉伯國家當中,算是可以大聲發言的!格達費之所以敢打,就是有蘇聯老大哥的慫恿及幫助,如果蘇聯沒有將美軍艦隊的位置與數量告訴利比亞,格達費想要在公海上馬上訂出一個直線航向,然後直直對準美軍航艦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當年的利比亞卻做到,正是因為蘇聯給了最新的情報。

雖然,利比亞的飛彈快艇及戰機勇氣十足去挑戰美軍,但畢竟系統落差太大、性能也差了好大一截,根本就沒勝算!前後兩次都被美軍嚴加教訓。美軍甚至還派海空軍戰機狂炸利比亞境內疑似恐怖份子的訓練基地。

就軍事戰略的觀點來說,利比亞不是要打勝仗,而是要在阿拉伯國家中展現對抗美國的決心,格達費的兵力不如美軍,但他卻敢打!在阿拉伯國家中,講話就可以大聲,在阿拉伯世界中所能獲得的資源也相對有優勢。而這些屬於國家級的資源,卻是用幾架戰機、幾條飛彈快艇,和十餘條人命就可以換來!

而美國在阿拉伯國家中,還要落個勝之不武的口實!別忘了,在西方世界中,美國與利比亞的武裝衝突是「棒打瘋狗」,但對阿拉伯世界來說,卻是英雄行為!

言歸正傳,我們來談經由技術情報所換得的戰場優勢。

在利比亞的武器清單中,美軍並沒有懼怕的,美國艦隊敢闖所謂的「死亡線」,就表示已經準備好了,甚至在利比亞的軍事基地中,哪個基地是駐守什麼樣的戰具(戰機、轟炸機、軍艦、地對地飛彈等)?這些戰具可以裝備什麼樣的武器或彈頭?這些武器的數量與妥善狀況是如何?甚至從人員進入操作位置、接電到完成發射準備,以及武器飛行時間,全都在美軍的任務分析電腦中可以出現,完全不用美軍指揮官看著老舊的地(海)圖發呆沉思。

在三十年前,美軍指揮官在臨場經驗上就已經和電腦系統完全連上了線,這是美軍的龐大而優勢的人力素質,直到目前,還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與之比擬。

相對的,美軍在戰具上的優勢,完全將系統落後很多的利比亞海空軍打得落花流水,也確實讓當時的蘇聯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因為,美軍的戰具,已經可以經由其性能來取代部分戰術!這是軍事科技上的一次革命。

話說1981年8月19日的那場空戰,美國航艦「尼米玆(USS Nimitz CVN-68)」號航艦上第41戰術戰機中隊(VF-41)的2架F-14A,在雪特拉灣(Gulf of Sidra)執行戰鬥巡邏任務時,利比亞空軍派出2架Su-22進行攔截,在相互逼近時,美軍還假裝要做出逃離的動作,讓利比亞的地面攔截管制官誤判雷達光點的軌跡,進而見獵心喜的下達攻擊指令。孰不知,美軍戰機這所有的動作全是為了要加速及佔位,說得更精確一點,就是要增加敵我間的接戰距離,這才能進行所謂的視距外(BVR,Beyond-Visual-Range)作戰準備。

雖然美軍指揮最後還是堅持要對方先開火才能「反擊」,但美軍的F-14A從頭到尾都是在最佳的操作速度與空層。就在來襲的利比亞Su-22戰機首先對F-14A發射1枚AA-2飛彈後,雙方爆發空戰。佔有優勢的F-14A,只做了一次Missile Break的翻滾防禦動作,就順勢進入Su-22的後方「脆弱性圓錐(Target Cone,亦稱「目標錐」)」。

結果,2架Su-22都被F-14A用AIM-9L響尾蛇(AIM-9L Sidewinder)飛彈擊落。

到了1989年1月4日,美國與利比亞雙方再發生類似衝突,「甘迺迪(USS John F. Kennedy CV-67)」號航艦上第32戰術戰機中隊(VF-32)的2架F-14A在雪特拉灣與利比亞空軍的2架MiG-23爆發空戰,F-14A分別用麻雀飛彈和響尾蛇飛彈擊落這2架MiG-23。

在這場空戰中,利比亞戰機上的飛行員自始至終都不知道,美軍所發射的麻雀飛彈(AIM-7 Sparrow)是經過改良,火箭推進裝置可以讓飛彈持續加速130秒,而不是改良前的100秒。這讓飛彈在飛行距離上整整增加了20浬!換算當時的接戰狀況,F-14A可以在距敵70浬就發射飛彈,朝著正對頭加速接近的利比亞MiG-23。

利比亞的飛行員在任務提示中也確實做了反制美軍麻雀飛彈的複習,從雷達回波中也看到利比亞的MiG-23在接近到距離F-14A大約50浬時,開始做左右分裂的戰術動作,但…他們萬萬不知道,美軍的飛彈早在他們開始做動作前的15秒就已發射,MiG-23的動作只是「禮貌性」閃避而已,其中一架MiG-23在轉彎不到30度就被擊中!

接著,另一架美軍F-14A突然出現在MiG-23的7點鐘方向,位於利比亞的地面管制官根本就反應不及,在這位管制官的眼中,那架F-14A的光點等於是憑空出現的!

正忙著做脫離動作的利比亞MiG-23,就這樣被響尾蛇飛彈擊落!

其實,美軍在當時用了電子戰技術,成功騙過利比亞的雷達及地面管制官。而這種技術,蘇聯人知道,利比亞人也知道,但就是沒人看過!這是第一次在戰場上使用,也成功的把利比亞戰機給擊落,更欺騙了利比亞的雷達。

這是技術優勢,也是利比亞與蘇聯所不知道或無法掌握的「技術情報」。

另外,在1986年那場雪特拉灣衝突中,美軍發射的魚叉(Harpoon)飛彈,當時美國海軍的A-6E「入侵者(Intruder)」式攻擊機以魚叉飛彈將3艘利比亞的飛彈巡邏艇擊沈,魚叉飛彈因此聲名大噪。

同樣的,蘇聯及利比亞都知道美軍擁有這種可以從空中、水面、水下及陸基發射的攻擊武器,但在他們的情報中,魚叉飛彈的射程是55浬,但利比亞的飛彈巡邏艇卻是在距離美軍100浬的狀況下被擊中!

再一次,蘇聯方面沒掌握到美軍的魚叉飛彈上,由德州儀器公司(TI)製造的PR-53/DSQ-28主動雷達尋標器已經過改良,可以在接近目標的10浬前才開啟,縮短敵方預警時間。PR-53/DSQ-28採用J波段頻率,機械掃瞄式的圓型低旁波瓣陣列天線的旋轉範圍為正負各45度角,能在各種天候下搜索遠方的海上小型目標,並具備電子反反制能力(ECCM)。

而且在飛彈導引單元(Missile Guidance Unit,MGU)方面,美軍也完成了修改,飛彈本身不會發出電磁波而讓敵方偵測到,配合AN/APN-194單脈衝雷達高度計及其發射天線,足以在真正的視距之外就完成目標的判別與鎖定。利比亞的飛彈巡邏艇被擊毀,完全是可預期。阿拉伯世界一再叫囂美國是勝之不武,也確實是如此,畢竟技術層次實在落差很大。

戰具的精進,讓戰術被迫改變,這更凸顯了「技術情報」在現代戰場上重要的地位。

海上決戰 艦隊接戰問題多

航艦戰鬥群的編組並不是一個固定式編組,而是依任務狀況及支援船艦佈署的位置及航程做為編組邏輯。

傳統的海戰,雙方的作戰艦主要以艦砲對決互轟,誰的艦砲口徑大、射程遠、夠準確,誰就掌握決勝的優勢。可是,當反艦飛彈問世後,海戰的概念就此完全改變,艦砲已經不再是海上決勝的武器,取而代之的是反艦飛彈。單一的1枚反艦飛彈,經過精確的導引,就足可將1艘軍艦擊傷或擊沈。這是戰具主導戰術的另一證明。

1967年10月21日,埃及海軍的飛彈快艇以俄製SS-N-2「冥河(Styx)」飛彈擊沈以色列驅逐艦艾拉特號之後,海戰宣告進入飛彈的時代。但同時也開啟了電子反制與電子干擾等電戰戰術發展。

1982年福克蘭群島戰爭期間,英國皇家海軍的「雪菲爾(HMS Sheffield D80)」號遭到阿根廷的法國製「飛魚(Exocet)」反艦飛彈擊傷後沉沒。

英國是傳統的海權強國,雖然二次大戰後,日不落國風光不再,但基本上仍具備一定程度的戰力。沒想到,在福克蘭群島一役,卻吃足了阿根廷法國製「飛魚」飛彈的苦頭。戰役打贏了,但戰鬥卻打得非常辛苦。

英軍的軍艦編隊並沒有出錯,但問題是出在接戰程序及各艦的系統在火力含蓋時出現盲點!這些都不是在電腦兵棋或一般演訓中可以發現的。阿根廷的法國製「超級軍旗(Super Etendard)」戰機,是在正常的作戰環境下接近英國特遣艦隊,英國艦隊的防空作為理應可以加以攔截,但偏偏就是這麼巧合,英軍艦隊中負責鎖定的軍艦,卻因為艦隊編組及隊形的關係,在正需要持續鎖定的時刻脫鎖,脫鎖的原因竟然是雷達與目標間闖入一艘友艦!

結果,阿根廷的反艦飛彈發射了,也擊中了英軍巡防艦,隨後沉沒。

除了艦隊編組及隊形之外,英軍以為可以用電子干擾的方式誤導阿根廷的雷達鎖定及資料傳遞,但英國人卻不知道,阿根廷方面為了要打這場戰役,早已經由法國方面對當時手邊所有的飛魚飛彈進行系統改裝,改變了操作頻譜。換言之,英國方面自以為可以干擾的電子頻率,對阿根廷的戰機與飛彈根本無用。

英國沒有掌握到「技術情報」!

這次戰鬥,也同時對現代海面作戰提出一個警告,那就是艦隊的編組與隊形!

不同的軍艦級數有不同的武器系統配置,甚至同一級數的軍艦也可能有不一樣的系統,在航艦戰鬥群的整體防衛中,護航艦隊的飛彈驅逐艦中,敵人主要威脅方向總是會有1至2艘軍艦是要為航艦擋飛彈的,但隊形如何配置,這種屬於作戰層級的機密,到現在美軍都視為機密,連電腦兵棋的運算程式中,對於如何在最後一線有效保護航艦的戰術或手段,也從來就沒有曝光過。

目前,中國大陸的航艦戰鬥群已逐步成形,但在編組與隊形方面,不容否認,仍然在摸索之中。

而且,另一個重要的因素需要考量,那就是當前青島海軍基地是唯一的航艦基地,雖然可以在地理環境上保護國寶級的「遼寧」號航艦,但不出海的航艦是不構成戰力的!當航艦需要出航時,戰鬥群就需要編成,如何在有效控制水域編組隊形,以及不同軍艦加入編隊的順序,這些技術,不是用電腦兵棋可以算出來的,而是要經過長時間實際運作後的默契。

就地緣環境來考量「遼寧」號航艦戰鬥群,從編隊完成到出海,這段時間還可以在本土的空中保護傘下進行,但一旦駛進公海,就已經是在外國的潛艦監視之下,以及偵察衛星的監控之下。

如果,中國大陸與日本或美國正式交戰,單單是潛射型的魚叉飛彈(UGM-84)就足以進行多向多批偷襲,對於航艦戰鬥群編組仍屬於摸索階段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恐怕在10年之內還是無法有效反制這種技術上的奇襲。

展現雄威 新中國的大招牌

「遼寧艦」做為解放軍第一艘航艦,不但要成為國家壯盛的樣板,最重要的還是必須在這個陌生的海戰領域有所突破,為後續航艦建軍奠定運用上的基礎。通過「遼寧艦」來訓練航艦編隊戰術、艦隊防空、反潛戰、電子戰,在戰力成熟後並且可以將航艦作為一支威懾性的戰略投射武力,對敏感區域進行威懾,甚至進行軍事上的壓制。

當前的「遼寧艦」訓練進度,基本上就是要進行艦載戰機的操作,尤其是在複雜天候狀況下的發射與回收。但這對美國或其他擁有航艦的國家來說,這都是基本功。但對解放軍來說,卻是艱難的一步。因為,全世界都在拿著放大鏡在看「遼寧艦」這艘中國大陸的國寶級航艦,如果訓練進度遲滯不前,甚至出現危安狀況,中國大陸這個臉實在丟不起。

艦載機只會起降等於是小孩剛學會走路,但如何面對作戰,時候還早。大量的海上戰技科目還沒開始進行訓練,為了南海問題,「遼寧艦」硬著頭皮出航宣威,但站在軍事專業的立場,「遼寧艦」只能發揮前述的「精神戰力」,萬一要面臨作戰,對付越南就已是勉強了。越南的空中武力,已不再是吳下阿蒙,打越南海軍是一回事,但要面對越南的空軍,單靠「遼寧艦」上的殲-15戰機與艦隊防空作為,根本無力招架。這是客觀的事實,不是在貶低中國大陸的建軍努力。

就以現有資訊來看,解放軍航艦戰鬥群的艦載機已進行標準化的艦上訓練,在天候狀況較佳的日間與夜間,也都安全完成了戰機的起飛與回收。但這並不是每一位艦上的飛行員都具備全天候的作業能力,飛行員的訓練是日積月累的,是不能用「精神戰力」來做為技術的考核標準,沒有成熟的戰機操駕能力,航艦的戰力還沒發揮,就會被一連串的飛安事件所擊垮!

另一項解放軍航艦艦載機所要建設的,就是如何運作並完成岸基航空兵力與艦載航空兵力的交互操作,也就是說,艦載機部隊基本上是配屬在航艦上的,而不是屬於哪一艘航艦所專有與專屬的部隊。但現有「遼寧艦」的艦載航空兵力,仍是單一一個專屬的部隊,解放軍海軍艦載航空部隊自2011年2月開始籌建以來,至今還沒有成立另一支艦載機部隊來因應。

別忘了,航艦上的空中武力,不是只有戰機,而是要包括直升機、反潛機、運輸機、預警機等,這才能完整的構建一個完整的航艦投射武力。「遼寧艦」的噸位及操作能量,顯然是只能編制戰機。也就是說,航艦戰鬥群一但編組,就要有其他的軍艦擔任反潛、預警及油彈補給。

對於攸關艦隊防空的預警戰力來說,艦上只具備滑躍起飛甲板的「遼寧艦」,根本無法配置預警機,充其量只能以直升機執行類似任務。戰鬥群若單靠外圍的警戒軍艦,恐怕是嚴重的不足。畢竟要航艦出手亮劍,不可能是對付一個戰力低下的弱小國家,而是要著眼於在世界公海上挑戰美國的海上霸權。

飛行訓練 人資不是金字塔

為了選拔出航艦首批殲-15艦載戰鬥機飛行員,解放軍海軍在海、空軍戰機飛行員中進行了層層篩選,通過了嚴格考核,在許多條件上,選拔標準等同太空人(航太員)。尤其是在心理狀態方面,因為艦上飛行員需要長時間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飛行,在心理上不比在陸地上飛行那麼有「踏實感」。

此外,在海面上飛行,如果是進行戰鬥訓練,在沒有陸地上參考地標的視覺比對下,時常會忽略檢查高度而一頭撞進海中!

根據情資,珠國大陸首批艦載機飛行員平均年齡在35歲以下,飛行時數需超過1,000小時,其中屬於數位式儀器的操作時數需超過300小時,並具備多次參加軍兵種聯訓任務。獲選的艦載機飛行員,還要前往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學習艦艇理論、航海、氣象等學科,經考核合格後隨艦駐訓,經過至少3個月的航海生活並確定能適應海上生活後,才可以取得第一階段的證書。但這並不是代表已可以成為殲-15艦載機的飛行員。

第二階段的訓練,就是要進行航艦的「滑躍起飛」的訓練。在解放軍的訓練建設中,一個模擬的飛行甲板在陸地上建成,其形狀與尺寸完全和「遼寧」艦上的14度的滑躍飛行甲板完全一樣,甚至甲板表面顏色和標識線也一模一樣。偏流板、攔截鋼索、指揮訊號、燈光輔助系統等等,只要「遼寧」艦甲板上有的,在這裡都有。艦載機飛行員在正式落艦前,必須在這裡接受各項訓練。及格了,才能前往「遼寧」做實飛。

海上飛行不是只有天氣好的大白天,在風雨交加伸手不見五指的暗夜進場落艦,那才是航艦飛行員的看家本領,這對空軍來說已很勉強,但空軍的陸上機場至少都擁有8,000呎以上的跑道,但海軍可沒有這麼大的空間,在搖晃的機身下,飛行員要學會信任儀表,而不是相信自己的感觀。時常要在「空間迷向」的情況下掙扎著操控飛機去攔截航艦所發出來的電子訊號,讓自己能依照指示進入落艦的航道。

但,萬一系統故障,不管是發生自飛機還是航艦,飛行員就要獨自操控飛機回到航艦,這種訓練不是簡單的,而是要經過嚴訓苦練後的本能。因此航艦上的飛行員,還要學會最基本的天文航行與類比式儀表的計算與操作。沒學好,保證回不了家,只能一頭墜在無情的茫茫大海中。

目前「遼寧」號航艦的殲-15戰機飛行員,整個編組多達300人左右,但直到2014年1月為止,只有12人具備夜間5級海浪的落艦資格。由此可推斷一件事,那就是「遼寧」號航艦至今仍然沒有進行所謂「真天氣」的飛行操作。

所謂的「真天氣」,這是一個航空術語,指的就是在視線範圍內無法辨識飛機狀態的天候情況,例如飛機進入濃厚的雲層中,飛行員所看到的全是一片白茫茫,在夜間則是只能感覺到飛機本身發出的防撞閃燈,根本看不到哪裡是天、哪裡是陸或哪裡是海。

偏偏航艦戰鬥群是要進行準軍事行動的,現代的軍事行動已經不再受限於天候,而是隨時可以進行,因為夜視裝備已可以讓軍事人員隨時看到戰況,精密的導航可以讓部隊在複雜地形不會迷路。超地平線的攻擊模式已經成為現代戰爭的基本要項,如果航艦上的飛行員無法具備在所有天候條件下作戰的能力,等同航艦是沒有戰力的。飛行員的任務訓練,缺一不可。

再者,會考試會唸書,在地面上表現的聰明伶俐,並不代表著這個人具備軍事飛行的本事,這尤其是對航艦上的飛行員來說更是如此。如上述所言,要能夠在各種所能想像的惡劣天候下飛行,只不過是艦載機飛行員的基本功。航艦要發揮戰力,就是要進行遠程投射,而遠程投射,當然指的就是航艦上的戰機要進行遠距的空中作戰。

和以陸地為基地的空軍最大不一樣,海軍艦載機部隊無法承受部隊「邊飛邊訓」的情況,當航艦進入任務區,所有的飛行員全部都要是屬於完訓的狀態,指揮官在派遣空中兵力時,是不會去考慮任務組員是不是成熟或完訓,因此只要是艦載機飛行員,就要有十八般武藝,所有的戰技科目都要會,所有的空用武器也都要會。

別忘了,艦載機還要受航艦機庫空間的限制,艦載機的機翼和尾翼需要能折疊不說,機身材料要能耐腐蝕、耐高鹽度。殲-15外表看起來和一般Su-27沒差多少,但骨子裡要修改工程卻等同重新設計一架全新戰機!

綜觀上述,再看看解放軍的艦載機飛行訓練,只能說,這條航艦的建軍路,真是不簡單。

推薦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