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G-21 航空史上最難記錄機務的飛機

2021-06-16|Happy Monster

MIG-21MT
Blue 15, Dolgoye Ledovo, Russia, 1970
HA0194

文/Hobby Monster  圖/HM、U.S. DoD


戰機界的AK47 航空史上最難記錄機務的飛機

MiG-21的服役時間實在很長,這架劃時代也是跨世紀的戰鬥機,是從一九五三年開始設計的,短短的兩年,也就是在一九五五年原型機就升空試飛了。政令人驚訝的是,這架原型機在各方面的表現都相當不錯。隔年(一九五六年)的六月二十四日,就在蘇聯航空節時莫斯科土希諾機場(Tushino Airfield)的飛行表演。

西方世界本以為這只是一架實驗機,萬萬沒想到在一九五八年,英國間諜人員發現在莫斯科附近的軍事機場中,已經出現第一個操作中的MiG-21戰機中隊。蘇聯已經開始裝備空軍了!

這個情報對西方世界來說,是相當震撼的。

MiG-21戰鬥機(俄語:Микоян и Гуревич МиГ-21)是蘇聯米高揚·格列維奇(Mikhail Iosifovich Guryevich)設計局研製的一種單座單發輕型超音速的第二代戰鬥機。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NATO,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代號為魚床(Fishbed)。

MiG-21系列戰機直到現在,仍然是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主力戰機,根據統計,現役而仍然執行戰備任務的MiG-21戰機,保守估計仍然有一千九百架!

包含仿製、改良及實驗型,MiG-21戰機是二十世紀產量最多的噴設戰鬥機,被戲稱是戰機界的AK-47。

最新一代(第三代)的MiG-21戰機,是在一九七一年首試飛成功的,使用圖曼斯基(Tumansky)R-25-300型發動機。

至於為什麼要說這架戰鬥機是防空史上最難記錄機務的飛機,因為這是蘇聯航空工業第一種將飛機的生產線做自動化的機種,蘇聯政府要求這架戰鬥機一定要具備戰場大部機件互換的能力。因此,蘇聯空軍對於MiG-21的機務管理就變得非常另類,因為機尾序號根本不管用。有時001號的飛機卻臨時裝是002號飛機的後半段,而機翼可能來自003號的飛機。結果,為了要讓飛行中隊保持一定的戰備妥善率,許多飛機都是排列組合而來,再加上機隊數量多,機務管理比Su-25更複雜(註)。

根據西方情報單位所獲得的情報,蘇聯地勤人員對於MiG-21的機務管理也很簡單,那就是每架飛機的機務報告書同時要保持兩本,其中一本要隨時放在座艙後方的專屬資料匣中,而另一本則是統一由中隊管理室保管。

但問題也同時出現,因為為了要讓MiG-21在戰場上能具備更好的操作維持,許多飛機都要執行臨機性的幾集轉場演習,而這一轉場,飛機就必須在一個不屬於自己部隊的機場裡運作,當飛機有故障而需要「動手術」時,地勤人員就直接東拆西拆再東補西補,這一搞,機務報告書又增加了很多。但是在電腦化仍不普及的一九七○年代,戰備轉場的飛機上的機務報告書,根本無法和原駐地中隊管理室裡的機務報告書完全一樣。

也就是說,萬一有出現哪位偷懶的機工人員,怕麻煩而將較複雜而難整理的那本給搞丟,那這架飛機的維修紀錄、定更件更換等等記錄,就變得只能「參考用」。而偏偏在一九七○年代,絕大多數的MiG-21都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運作與飛行。MiG-21在蘇聯服役時的高失事率,就是和這種情況有直接關係。

但高失事率對於MiG-21的威名並沒有影響,從以阿歷次戰爭、中南半島戰爭、印巴戰爭到當前南北葉門戰爭,都出現MiG-21的身影!

直到現在,MiG-21已經進入第三代量產型,並有許多現代化升級套裝,連一向與MiG-21大打出手的美國和以色列,也因為多年戰鬥的情報研究,竟然成為當前提供MiG-21最多改裝套件的國家。

機身輕巧 滾轉率太高容易失控

Lynder是波蘭空軍的MiG-21資深試飛員,他從一九六七年開始試飛廠級維修後的MiG-21戰機,從第一代MiG-21到第三代全都試飛過,以下,是他在一九九九年退役並接受以色列公司邀請,參與MiG-21性能提升專案時所作的簡短報告。

我必須要說,這是一架完全以適應戰場作戰環境為主要考量的作戰軍機,只要有夠結實的跑道,那怕跑道上布滿小石塊,這架飛機仍然可以起飛和降落。光是這一點,美國飛機就做不到。

而且,蘇聯製造的發動機,雖然耗油又有嚴重的渦輪遲滯,可是就算是一隻狗被吸進去,發動機頂多咳嗽幾聲,然後繼續正常運轉。

再空戰性能方面,我時常聽到你們在批評MiG-21性能不好,我認為,這種批評是不公平的,因為這架飛機從原始設計開始,就是要做短距離衝刺的飛彈攻擊,當年埃及空軍根本就沒有把握住這架飛機的性能,如果埃及空軍將MiG-21機隊佈署在你們以色列戰機攻擊航線的旁邊,然後好好的利用埃及自己嚴密的防空指揮管制,不斷地製造側面突襲,飛彈發射完再做一次,只要一次,一次,只能有一次的機砲攻擊,然後就要盡快脫離戰場,不要戀戰而進入纏鬥。埃及的MiG-21根本就不會被你們以色列打的這麼慘。

MiG-21再飛行性能方面適十分出色的,滾轉率極高,不過迴轉率卻只能說勉強及格。也因為這種性能的限制,我們比較資深的飛行員都知道要如何在戰鬥動作中轉到敵人戰鬥機的視線死角。然後溜之大吉!

我舉兩個戰鬥狀況做為例子,一個是防禦狀況而另一個是攻擊狀況。

在防禦狀況方面,假設敵機從我的五點鐘(右後方)高速對我進行小角度俯衝,而且已經準備進入發射短程飛彈的射程。我在聽到地面管制人員的持續追蹤與警告之後,就會進行一個向右的滾轉,滾轉的傾角(BANK)一定要大於一百度,這樣才會限縮敵機攻擊的角度,而且這個角度會越來越大,大到敵機的追熱飛彈失去完整訊號。

既然是防禦動作,當然就是完成滾轉並帶桿後盡速脫離戰鬥,千萬不要逞英雄!

做這個動作,最怕的是向右壓桿會壓過頭,結果一向後帶桿時,會發現自己正在向地面俯衝!

我跟大家說,我們波蘭空軍的MiG-21至少有二十架因為飛行員做這個動作做不好而把自己的小命給丟了,因為MiG-21在七千呎以下,是無法在動力俯衝中拉起來的。

在攻擊動作方面,假設今天我要對前方的敵機實施攻擊,而地面管制人員已經把我帶到和敵機間的距離已經進入我的雷達鎖定範圍時,我就會在雷達鎖住目標的那一瞬間把節流閥(油門)加到最大,盡快縮短與目標機之間的距離,然後在看到雷達顯示器開始閃光時,一口氣將翼下兩枚飛彈射擊出去。

當飛彈順利離架並往前追蹤目標後,這時我就要抬頭去尋找目標機。

一般來說,在我完成飛彈發射之後,雙方的距離已經進入兩浬,我可以決定是要繼續加速然後以機砲攻擊,還是盡快脫離戰鬥。

當然,如果今天我們要把戰況想定設為視距外(BVR)作戰,那整個態勢又完全不一樣了。

註:Su-25地面攻擊機是軍機史上的特例,因為許多飛機經過戰鬥損傷後,會以其他受損的飛機機件做組裝來維持飛行,而在阿富汗戰場,許多Su-25在戰損後被當成零件機拆得只剩骨架,但是當蘇聯本土的零組件到齊後,巧思的地勤人員又開始在戰場上,利用這些拆到只剩骨架的Su-25,組裝出一架又一架經過縫縫補補的Su-25!這些飛機大多是已經在帳料上被報廢或除帳的!這些已經沒有「身分證」的Su-25,在蘇聯退出阿富汗戰場前後,根據西方情報的估計,至少有一百三十餘架沒有帳料的Su-25,竟然全部都安全飛回蘇聯本土,繼續執行戰備任務。

推薦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