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5月,國軍舉行漢光三軍聯合演習期間,海軍就在澎湖東南方,也就是靠近台灣台南安平外海13海浬處發現一艘「疑似」中國潛艦的蹤跡,並且也由聲納中證實該「不明物」確實是一艘坐底的潛艦。
海軍S-2T反潛機及S-70(C)M-1反潛直升機,配合數艘「陽」字級驅逐艦前往獵捕。由於兩岸間仍有許多的互動默契,在沒有獲得開火的權限後,歷經75小時的追蹤與偵測,投下22支聲納浮標與數量不詳的煙幕彈後,海軍在國防部的命令下,撤出一個空間,故意「脫鎖」而讓這艘潛艦能順利脫困。
雖然,海軍自始至終都不願證實所測得的數據就是一艘潛艦,但所有當年參與的人都認為,「數據會說話」!那確實是1艘潛艦。
針對中國這種潛艦封鎖的戰術,我國並不是完全缺乏反制的能力,但反潛能力不足卻是我國海軍在二代兵力整建時,一再面臨檢討的難題。尤其是中國已獲得蘇聯製K級潛艦,其靜肅性是世界各國所稱道的,因此對我方是一項極為嚴重的威脅,其整體攻擊性能更比當年漢光演習期間所發現的來得優異。
我國無法順利購買新式潛艦,因而缺乏足夠數量的潛艦已是一項不爭的事實,因為潛艦作戰的本質,就是一種戰略性的嚇阻,完全符合毛澤東一向所慣用的「你到我家,我到你家」的戰略原則。如果我國在潛艦數量方面已能滿足作戰需求,相信中國在執行潛艦封鎖時,必需先要考慮本身,甚至大陸沿海地區的安全,因為我國的潛艦亦可以跨海進行隱密性的攻擊任務。
但是,我國在反制中國潛艦的滲透上,由於我海軍在潛艦數量上不能有效反制數量龐大的中國潛艦,所以我國無法以理想狀態來評估當前台海的水下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