癱瘓戰才是主流! 兩岸會出現傳統式全面戰爭嗎?

2021-11-18|北安409

癱瘓戰才是主流!
兩岸會出現傳統式全面戰爭嗎?

新任參謀總長陸軍上將陳寶餘,提示國軍作戰指導須確依「戰力防護」、「濱海決勝」、「灘岸殲敵」作為建軍原則。許多人的解讀,認為這是大陸軍主義下的平面戰場大決戰。

但事實果真是如此嗎?

問題是,包括軍方內部仍然有人準備將現有軍種資源重新洗牌,就是刻意要斷章取義的將戰略指導,導向平面大決戰的態勢!

值得深思的是,到了這年代!大陸攻台還會打一次像硫磺島登陸戰一樣的戰鬥嗎?

文/北安409

圖/Defense Shutter

萬一,兩岸開戰了...

開戰前,情報的蒐集與正確的判斷絕對是無比重要的,因為那是政治問題。

但,因為太複雜,沒有人可以說清楚兩岸之間的錯綜複雜的意識形態鬥爭與外國勢力介入程度。所以,本文就不說這些!

真的開戰了,兵要情報就見真章了。兵要情報除了對對方的戰力有相當的認識之外,對於對方的軟硬體戰力也都要有應對的方案與戰術。

如果,發動戰爭的一方,部隊在之前沒經過「任務訓練」,戰鬥一開打並不見得可以獲得優勢。

就軍言軍,防守的我方在兵力部屬、火力分配與戰鬥管制如果正常運用,攻擊而來的解放軍保證死傷慘重。

當然,戰爭後,中華民國面對失敗是最客觀的假設,但是如果要討論戰鬥,那...誰勝誰敗可就不一定了喔!中國大陸千萬不要太輕敵喔!

致勝關鍵
情報遠永排第一

從任何有形的條件參數來計算,解放軍的軍力進行武統行動,絕對有足夠的戰力來完成,這都是客觀事實不用懷疑。

但是,戰爭的發動是可以在領導階層一致高呼口號按下按鈕後就可以嗎?

現代的戰爭,要在完全保密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在技術上根本不可行!

任務軍隊的調動集結、戰備物資的集中、軍事運輸器材與載具集中管制調度、人員進入與外界斷絕通訊等等,這所有的軍事動員作為,是無法保密的。

中國大陸當前面對國際情報與軍事情蒐的雙重監制下,軍隊一舉一動已經無法避免被偵知,這是客觀的現實。不要說中華民國這個幾十年來的老對手,就連日本、韓國、越南、印度,沒有人是會大方的敞開大門讓解放軍順利在邊界實施軍事動員的。

就軍事而言,為了渡海武統,中國大陸如果要執行準作戰行動,部隊一定要先完成「任務訓練」,所謂的「任務訓練」,就是指定部隊在作戰任務中的作戰目標。這些接受任務訓練的部隊,在兵力集結並進行機將、空降、特攻、登陸、反登陸及各種海象機動運輸的過程,實在逃不過虎視眈眈圍繞在解放軍周邊的各國情報系統。

舉個例子,二○一三年農曆春節前後,解放軍刻意展現部隊執行戰備訓練及反制日本軍事挑釁的各項演訓。但許多軍事觀察家與情報體系卻發現,絕大部分的解放軍都在放假,所有在傳媒上出現的部隊演訓畫面,全是去年年底一系列演訓時所拍的。這種現象,只能解釋一件事,那就是解放軍的本質,已經慢慢走向「人性化」,在中國人強調闔家團圓的傳統中,大過年的實在不適宜動刀動槍。

另一個例子,解放軍在二○二○年十月底在平潭島外海實施海空聯合實兵實彈演訓,雖然不過是一個三小時的小規模演訓,但當天下午,日本防務省就進行解放軍演訓的檢討與研究會議!尤其是針對武直十型戰鬥直升機的出海任務,更是成為討論重點。

甚至,在隔天的研究會議上,與會的美軍就很明白的告訴日本,解放軍在海空聯訓方面仍然不成熟。尤其是在目標分配及目標確認,竟然還是要用最原始的人力及眼力。最重要的,通聯的電子訊號全是用明語。

美軍也非常驚訝的發現,解放軍的電子參數在加密程序與邏輯上,並不是每個部隊都是統一作業,這對於現代作戰的戰場管理來說,等於是把自己的兵力部署全部交給敵人管理。

由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顯然日本與美國的情搜作為,已經非常確實。

所以,解放軍的一舉一動等於是攤在陽光下,完全失去軍事突襲或奇襲的可能。

換言之,在美、日兩國不斷因為新冠肺炎(COVID-19)而對中華民國持續發出實質善意的作為時,對於中國大陸對台實施武統的行動,我們可以大膽的研判,美、日兩國對於台海問題不可能坐視不管。就算不出兵,也會實施挑戰戰爭底線的所有作為來避免台海戰事爆發。

講白一點,現代的戰爭已經不可能上演「木馬屠城記」了!

美、日兩國是如此與中國大陸逐漸敵對,但就國軍來說,軍事情報的蒐集決不能靠外人,只有自己才是唯一可以信任的。

所幸,近年來,許多研究計畫與技術情報的分析專案,對於中國大陸在實施軍事行動的過程中,對於其輸具、戰具、諸元、操作限制與戰術,都有極為明顯的成效。

簡單的說一個不洩密的例子,那就是中國大陸的兩棲攻擊載具逐年擴大部署,但我方的因應對策中,有一項就是在獲得解放軍這型主戰輸具的性能諸元後,立即改良我方戰術與戰具,利用泊地攻擊甚至將接戰距離更往外海推,以雷霆兩千型多管火箭實施大面積的攻擊。

本型火箭在實施反登陸任務時,已經將發射火箭彈的彈種型號做了改良,所爆發散佈的彈藥與破片,已經足以貫穿這些解放軍的兩棲載具。

在這樣的情況下,迫使解放軍必須採取兩種應變的方案,第一種,就是在實施傳統登陸攻擊前,就要先行摧毀我方的反擊火力,尤其是我方火箭彈部隊。第二種,就是改良現有的兩棲攻擊載具,使其具備抵禦我方火箭彈攻擊的能力。

這樣的軍備「互動」,也是技術情報的交鋒,更是利用戰具的改良,迫使對方改變戰術,並拖延野戰戰略時程的例子。

誰說情報不重要?

中國大陸要發動武統,兵力一動馬上就觸動了整軍經武一甲子的中華民國,有誰能認為排中反中日益嚴重的台灣人民會甘心無條件投降?

軟殺比硬殺更有效
電磁權主導戰爭型態

眼前,面對日益嚴重的資安威脅,我國在全球一百七十七個網攻來源國排名第七,大陸則仍是網路攻擊來源之首。

現今科技發展迅速,軟體與硬體的天秤從來就沒有達到平衡,一般人依賴電腦與網路工作已成常態。但是,伴隨而來的電腦病毒、駭客入侵及資料竊取等問題,就成了各國政府機關、企業集團與廣大人民揮之不去的資安夢靨。

而網路,更是成為現代人每天都需要依賴的功用工具,甚至可以說,網路是現代人的枷鎖!沒有網路,絕大部分的人的生活會渾身不自在。

對於政府機關來說,網路是掌握各上下游協調國家資源的最直接方式。

而對軍隊來說,網路是「電磁權」中最重要的「臍帶」!

任何一方發動「網路戰」,可以在第一時間兵不血刃破壞對方的指揮、管制、通資中樞。當敵對勢力順利癱瘓了我方的網路,將會導致我方戰鬥指令無法下達,戰鬥單位無法動用武器裝備、指揮管制鏈因此癱瘓!完全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除了軍事系統遭到癱瘓之外,現代的戰爭已經不是在打純軍事戰爭,而是全面性的戰爭。當網路遭到癱瘓,不僅軍事體系遭到癱瘓,國家政經建設也會受到立即性衝擊,停電、停話、停水、停網路...導致社會動盪。

所以網路戰只要一發動,就足以誤導、錯亂,造成敵方在開戰前就陷入混亂狀態,在缺發正確資訊的情況下,各級決策者無法正確判斷。

網路戰,是最高等級也是最低成本的全面戰爭模式,世界各國都以最高的戰略地位來籌謀所需的建設。

發動網路戰爭就是爭取電磁權的第一步,因為網路已經不是單純的使用有線系統,無線系統才是網路傳播最可怕的效益,電磁環境和網路息息相關,當今戰爭型態,擺明已經不打傳統性戰爭,而是盡量在縮小兵力、集中打擊與短時間摧毀的局部作戰為主,這種就是外界所謂的「斬首行動」、「外科手術」的用詞。

也就是說,為了要避免持久消耗,各先進國家已經是將戰爭的型態定位在速戰速決,也就是中國大陸解放軍高喊多年的「首戰決戰」。

這正是解釋為何解放軍「首戰決戰」的口號仍然不願放棄的原因,因為,當發動電磁權爭奪戰的網路戰一開打,就是一個全面性的戰爭,在對台灣人民產生最小傷害的情況下所實施的戰術作為。

我國政府團隊對於資安的推動一向重視,尤其是在公元兩千年政權第一次輪替後,來自大陸的駭客對我方各機關單位,甚至大企業的官網主伺服器強攻猛打,我方資安防護策略就因此定調採深度、廣度及速度的三維度建設原則,機敏機關強化資安防禦縱深以降低損害;建立資安聯防擴大整體防護網絡。國防部成立「老虎部隊」演練及預警提升機關應變速度,落實資安防禦措施。

有關網路戰,實際的技術實在無法說得太清楚,因為那是技術情報!

但是,網路戰就是一種最好的癱瘓戰術。尤其是對兩岸的未來仍然存在的戰爭陰影來說。

癱瘓戰不是不見血的戰爭
精準武器才是戰場的寵兒

但一如戰爭邏輯的推演,當網路戰變成針對性的毀壞、遲滯和阻絕時,攻擊的一方已經出現準攻擊性。

同樣的,癱瘓了網路,雖然可以讓被攻擊的國家進入混亂,但是要讓敵對國完全屈服,仍然需要出兵佔領。

也因此,在軍事上的「癱瘓戰」,絕對不是一場不見血的戰爭!

前國安局長蔡得勝就曾經說過,目前兩岸不會發生大規模戰爭,但是擦槍走火的機率會不斷升高。若中國打算武力犯台,並不是真心要血洗台灣,而是會打「癱瘓戰」。

對「癱瘓戰」的隱憂還包括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他也同意中國的軍事策略偏向「癱瘓戰」,但張延廷指出中國動武之前應會有六大動作:第一、中國將會在各國家大規模撤僑,第二、中國將搜集物資並大動員捐血至國家血庫,第三、大批外資將撤離台灣,第四、中共對外發出的「口頭警告」將轉成實質威脅,第五、中國將舉辦大規模軍演,第六、中國將派代表至美國,警告美軍勿介入中國軍演之中。

張延廷認為,兩岸比較可能發生零星低強度衝突,而不是全面性戰爭。而低強度衝突應該是發生在易攻難守的外島,如東沙、太平島或烏坵島等。

因此,大家一定要搞清楚戰爭邏輯的演變,要完全屈服一個國家或一個原本就不屬於戰爭發起國管轄的區域,是需要做實質佔領的。網路或許可以癱瘓部分民生設施,但是如果對於向中華民國這樣一個已經整軍經武這麼多年,而且所有的作戰計畫、武器採購、練兵邏輯等,完完全全都是針對中國大陸而制定,再如何阿斗的領導人,都不可能會忽視我方的防衛決心。

至於屈服敵對國家的條件,至少要做到捕捉敵國的國家領導人並簽下停火與投降聲明,若無法補抓敵國領導人,也要順利將主要行政團隊人員集中並完成停火投降程序。

眼前,中國大陸亟欲在國內扶持「影子政府」並在「適當時機」出來代表中華民國媾和,這樣的安排也會讓軍事體制出現兩極化的後續行為,但是,在戰情傳遞不完全的情況下,國軍的戰備程序是可以由某一個階層的指揮官掌握開火的權力的。

民國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三日爆發的金門砲戰,當時由於戰備提升到狀況二(外島在當時的戰備分級並不是三段五級,而是三段三級),因此對於射擊的權限已經有明確的規定,不按規定來就是軍法伺候,因此,在通訊斷絕的情況下,各部隊仍然依戰備規定實施反擊。

相同的,當對岸已經準備對台發起武統戰爭,事前的軍事戰略集結是根本瞞不住的!難道中華民國的防衛體系會毫無作為?

國防部在去(一○九)年中共軍力報告就已經明確指出,「共軍藉由衛星偵照等手段,已完整掌握我軍事動態及完備戰場情報整備與經營,且通資電作戰能力現階段已初具癱瘓我防空、制海及反制作戰體系能力,能有效奪取並保持戰場控制權,同時增强遏制外軍軍事鬥爭優勢、阻斷台海通道,對我威脅甚鉅。」

因此,國防部在「五年兵力整建及施政計畫報告」中就很清楚地承認中國大陸具有絕對的軍事優勢,唯一受限者,是共軍聯合登島的作戰能力。

在報告中,指出中國大陸的突擊部隊有能力可以迅速奪取重要港口、機場,採快速投送小兵力至所望地區,進行重要目標打擊。但問題是,解放軍現階段聯合登陸作戰,因受限運輸載具及後勤支援問題,現階段尚未完全具備大規模登陸作戰,不排除將以正規兩棲艦船搭配軍管商貨輪方式因應。

正因如此,中國大陸藉年度衛星發射活動,持續部署具有影像偵照偵蒐功能的衛星。同時,也進一步提升目標偵察能力在台海周邊海、空域常態部署作戰艦、科研船加大無人機運用。眼前,已經是定期派遣偵察機、情報船實施監偵,透過陸、海、空、天等多元手段,擴大蒐範圍與頻次,就是期望能夠完整掌握我方軍事動態。

這是戰場情報整備與經營朝向全面化完備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再一次強調,中國大陸要對我方實施癱瘓戰,並不是真正兵不血刃的戰爭,而是要充分運用精準打擊,完全破壞我方「有生戰力」。

因此,解放軍除運用各主戰飛機攜掛精確導引武器對我突擊外,並將輔以無人載具配合各型電戰機種遂行電子戰軟、硬殺攻擊。

最新的情報顯示,中國大陸落實火箭軍「加強精確打擊及戰略制衡能力」,已經將長程火箭彈改良,具備局部「末制導」的功能,將會對我方的雷達陣地、各式飛彈陣地、各級指揮所、軍事與民生電力與電訊設施等,實施第一波的精準轟擊。

這些長程火箭彈裝備的,並不是高爆炸藥,而是鋼珠彈。這些由火箭砲彈狂撒下來的無數鋼珠彈,並不是要完全摧毀我方的設施,而是製造主戰裝備無法操作的毀損狀態。

試想,任何一個飛彈陣地遭到鋼珠彈的狂炸,只要電力系統、目標偵獲系統遭到毀損,戰力就掛零了!我方兵員是不會死亡,在這樣的戰場邏輯中根本不重要。

除了火箭彈的大面積「面」的攻擊之外,對於「點」的攻擊更是解放軍近年來不斷精進的戰術。

中國大陸運用彈道飛彈、巡弋飛彈及空射攻陸飛彈等,也會再第一波攻擊中針對我方指揮體系、政軍經樞紐等目標實施飽和攻擊。

目前,部署福建當面「東風」系列各型彈道飛彈射程均可涵蓋台灣全島,已具備摧毀或癱瘓我機場、雷達站及作戰指管中樞等重要目標能力。

這樣的突擊戰術,就是要將我方的「Sensor」全部摧毀,讓軍事體系「看不清、聽不到、摸不著、想不通」。

從二○一九年開始,中國大陸已經全面提高其東南沿海主戰方向的軍事威懾與實戰能力,現階段已初具癱瘓我防空、制海及反制作戰體系。至於是否具備有效奪取並保持戰場控制權,就客觀條件來說,除非我方的戰術作為犯了大錯,或是中國大陸的攻擊已經達到完全癱瘓我方軍事反應的能力,否則,我方是不可能會在第一波突擊之後就俯首稱臣。

這樣的癱瘓戰,將採取逐步升級、強度遞增方式,瓦解我方作戰意志,迫使我方屈服或停止後續反擊作為。

第二波的精準攻擊就是針對我本、外島重要港口、對外航道等實施局部封鎖作戰,以削弱我方民心士氣,切斷我方經濟命脈,惡化我方生存環境,達到逼迫我方求和之目標。

低度衝突
東沙島是目標?

就中國大陸集體領導的慣性來說,對台灣使用「癱瘓戰」來執行武統行動,基本上就是要一步一步的來,一定要有先行的試驗來「點燃」各國的動手底線!

「低度衝突」就是一個最好的方式,因為這種方式往往是不動聲色,為期甚短。因此,這種方式更需要我方加強防範。

早在二○一四年,美方就已經提出類似假設,認為解放軍的新目標就是要有能力迅速擊潰東海區域的日本自衛隊,以佔領釣魚台或甚至是琉球列嶼。這種「低度衝突」的閃電戰術在台灣也有可能發生。日本笹川和平基金會,隨後就舉辦中共攻台的兵棋推演進行模擬。

美方甚至認為,中國大陸會大方地派兵攻佔東沙島,然後發表「共治」的聲明,我方人員仍然可以自由進出,而大陸方面也可以依照辦理。美方認為,如果情況這樣發展下去,對中國大陸根本沒有損失,但是對有意圍堵中國大陸的各國來說,外交手段將會產生結構性的變化!

至於對中華民國的衝擊,就更不在話下了。

這兩年,台海局勢的確比過去更緊張,中國大陸的軍機、軍艦繞台的次數比以前增加非常多。今(二○二一)年更在我防空識別區西南空域實施例行性「巡邏」,這已經充分顯示其戰略方針,已經向世界宣告,中國大陸已經將台灣周邊局部列入其控制範圍。

尤其是,美國的軍機、軍艦在台灣周遭海域出現的次數也是過去二十年來最多的時候。對此,學者林郁方語重心長指出,自從二○○一年美國和中國軍機在南中國海發生擦撞事件之後,兩國同意未來彼此的機艦在空中或海上遭遇時應遵循一定的行為準則,反觀兩岸之間並沒有這樣的準則,因此增添了發生意外的可能性。

而中國大陸正是看準了兩岸之間根本不能出現對等談判並共同發出公報的情況,因為如果中國大陸坐下來和中華民國談航權,那不就等於承認中華民國也是一個國家!

既然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中國大陸當然是順水推舟,不斷的強化與經營「癱瘓戰」的所有應備事宜。

戰場管理靠技術
不打沒把握的仗

接著要討論的是,就是戰場管理中的輸具調度問題。

所謂的輸具,指的是兵力要投射所採用的各種運輸用具。

現有解放軍對台的軍事行動,最合於現有戰術戰法的輸具,當然是需要快速的輸具,包括空中的各類航空器、水面的高速運兵軍艦、氣墊載具以及水下用來運送特戰隊員進行突襲的潛艦。

空中兵力在掩護大量輸具渡海之際,要忙於在艦隊外圍建立防空網,配合艦隊本身的各種功率的雷達,一起保障整個攻擊編隊不受我方飛機、飛彈的攻擊。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恐怕很難,因為連美國海軍這個超級強權,都不能百分百把握在這樣的作戰環境下是安全的,何況沒有大洋作戰經驗的解放軍。

未來,解放軍一定可以建立一支有足夠完成武統的輸具規模,但要讓這些輸具在攻擊發起的單位時間內依序的運作,完全挑戰現有的調度能力,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過去解放軍所有的演訓,都是在進行計畫型的演練,所有演訓時序是沒有被從中另加入狀況的。就算有,也是形式上,而不是屬於從嚴從難而料敵從寬的敵情假設。

或許這種說詞,或許會讓很多人不願苟同,但事實就是如此。

解放軍的演訓,在狀況推演上確實缺乏變化,演習一但開始,就完全按演習時序在進行,這並不是批評其訓練不夠嚴謹,而是多年來的慣性。

再加上現有解放軍的組合,高層,作戰、後勤、學術與其他等系統出身的各佔四分之一,這對計畫一場模擬戰場狀況不斷的演訓,的確是比較吃力。絕不是他們不想做,而是這些高階軍官真的無法做到複雜狀況下練兵!

說得更殘酷一點,光是如何計劃要打一場釣魚台周邊海空域的戰鬥,解放軍在數量上的優勢,反而會變成自身調度上的包袱。何況對台武統的戰場管理是那樣的錯綜複雜。

在崇拜現代的戰場管理作為的解放軍幹部腦中,持續部署具有影像偵照與電子偵蒐能力的衛星,並透過台灣周邊的作戰艦、科研船、無人機、偵察機、情報船等陸海空手段擴大情蒐,利用所有電訊偵蒐,完整掌握我方軍事動態及完備戰場情報整備與經營。這樣的科技報告,是對長官一種科技壓力,因為世界各國的軍事體系都面臨一個同樣的問題那就是高高在上的軍事長官,永遠都無法想像為什麼基層的官士兵會如此靈活的玩弄數字遊戲,但卻又不知道要如何去反問、反駁,只能照單全收,肯定業務職掌人的能力。

所以,解放軍內部的問題,也因為科技化而出現戰力上的上下落差。要打武統戰役,如果戰場管理不達標準,上下之間沒有正確完成一致的共識,任何一專業人員都沒有把握可以取得優勢。

何況,要形成戰場管理,就要耗費大量人力財力與時間的計畫與參謀作業,這樣的軍事投資,對亟欲發展有形武力爭取民族自尊的中國大陸來說,是一種人力的浪費。

這最主要的原因並不是中國人傳統的好大喜功,而是軍事技術與戰略指導逐年修訂,前一刻好不容易搞定並經核定的作戰準則,大家可能才剛睡醒,又變了!

這是進步中的中國大陸,有錢人家面臨的難題。只有貧窮才會限制想像。

國軍不是軟腳蝦
刺刀見紅才知輸贏

當前的國軍部隊,確實已經擁有較高的戰鬥力,這並不是因為裝備更新或是志願役士兵的大量服役,而是因為兩岸間萬一出現武力衝突,戰爭的型態,已經不再是傳統的大規模登陸戰鬥與反登陸戰鬥。

換言之,就是因為人員、武器、訓練和編制,在「打、裝、編、訓」各種條件都在改進,國軍也發現現有兵員素質需要做更大的改變,因此強化視距外戰鬥的能量。

新任的參謀總長陳寶餘上任後強調「戰力防護」,「濱海決勝」與「灘岸殲敵」的作戰指導,這等於讓幾年前被埋沒在各種擬案中的「整體防衛構想」又活了起來,這讓美方對台的支持者又積極了許多。

尤其是面對這最近的一年,中國大陸在浙江、福建及廣東等空軍基地陸續增駐新式戰機及無人機,經由對中華民國防空識別區東南空域實施例行性「巡邏」的態勢,這種藉由優勢兵力與數量,就是擺明爭取台海空優,加大對台灣的空防壓力,並對接近中國大陸沿海的美國偵察機加強應處。

此外,中國大陸目前每天均派遣軍艦及戰機,於台灣海峽中線以西海(空)域從事例行性海峽巡弋任務。每年國軍漢光演習實兵操演期間,中國大陸均派遣偵察機及情報船在台灣周邊海空域進行針對性的情蒐,且情蒐機、艦部署數量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凸顯共軍企圖掌握國軍各型武器平台電子參數及窺探演習全貌。

而且,解放軍依照年度訓練期程的慣性規劃,東部戰區在每年六月至九月都會針對台澎登陸作戰需求在東南沿海地區從事訓練。期間均循例透過傳媒渲染演訓作為,擴大、加強對台文攻武嚇力度。

在科技進步的當下,我方對於科技戰場的經營也越來越積極,許多長官願意將遠光放遠,籌組視距外接戰兵力,讓從小就打電視遊樂器、流連網咖桌遊迷戀手遊的年輕人,讓他們使用較高技術的飛彈系統,因為現實的情況對我方視極為不利的,光就人性來說,沒有人敢期望國軍的戰鬥兵員在戰場上有勇氣殘忍的殺死敵人,但是我們的年輕人卻可以輕易的在電子系統前進入真正的「三國」、「世紀霸業」、「ArmA 3」或其他虛擬實境的遊戲,只是聲光效果就近在咫尺,而他手上發射出去的飛彈,在他本身還沒有受到傷害之前,他的眼中仍然可以有極高的現實刺激性,而他仍然可以勇敢地當軍人。

就算國內媒體總是唱衰國軍,但不容否認的,萬一當戰爭來臨,在平面指示器或電腦螢幕前的年輕人,都是很樂意按下武器發射電們而讓飛彈奔馳而出「消滅敵人」的。

在看不到刺刀見紅的科技戰時代,中華民國永遠都在戰爭威脅下整軍經武,永遠都在備戰。

國軍不是吃素的,國軍不是軟腳蝦,國軍還是有人願意打這一仗的。

只要有三分之一的人願意打這場戰爭,中國大陸就要承受嚴重損失。

對叫囂了一甲子的中國大陸來說,就算戰爭的損失是承受得起的數字,但在國際上,面子實在掛不住。

一年動兵,百年天下不太平。

進步中的中國,是經不起戰爭的洗禮的。

就算要打「癱瘓戰」,也要有把握在極短期內完成武統大業,否則,真的是很難收尾。

開戰容易收尾難啊…

推薦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