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大氣海洋局 風雲審天機 滄海探奧義

2015-12-07|文/Pirate 圖/Defense Shutter、Pirate、Rex、ROC Navy

科技軍官 舉足輕重新角色

「大氣海洋局」是一個機密又敏感的單位,更是多年來國內外媒體從未採訪過的單位。單位雖低調,但他們的任務卻攸關國家安全。他們是一群站在最前線的科技人的組合;是技術軍官;是科學與實務間最直接的橋樑;是提供海軍作戰部隊最重要海文資料的尖兵。他們雖不是作戰部隊,但卻可以影響作戰的成敗。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海軍美製的「基隆」級(Kidd)飛彈驅逐艦、「濟陽」級(Knox)巡防艦及國軍「博勝」系統,都是採用「影像式電子海圖(ADRG)」與「國際標準電子海圖(ENC)」進行作業。另同為美製的「成功」級巡防艦與荷蘭製的「劍龍」級潛艦,則是使用「中文化電子海圖」。但是海軍的「大成」系統、法國製的「康定」級與德國製的獵雷艦,卻是使用「地理資訊系統(GIS)」與「數值圖資」相互計算出的定位方式。

如何將這「一國三公」,三種海洋定位系統加以整合,就是大氣海洋局一項重要的任務。這些年來,這群科技軍官將系統整合做得非常好。

戰史上最著名的戰役,二次大戰盟軍在法國諾曼地實施的大規模登陸,發動登陸的時間決定,不是靠盟軍統帥艾森豪個人的決心,而是全靠氣象軍官這種科技團隊準確的研判,而大氣海洋局的角色,絕不亞於當年盟軍的那群科技軍官。

臺海作戰 水文資料定勝負

當前,兩岸間的軍事對峙從未稍懈,中國大陸的解放軍雖一再高喊「首戰決戰」,但實施海上封鎖,卻是一把對臺灣最鋒利而致命的劍。而臺灣如何的反封鎖,第一步就是要完全掌握臺灣島周邊海域的正確水文資料。

反封鎖作戰是一個廣義的名詞,因為整個作戰是必需以高度科技為基礎的戰術運用,同時也是一項極為複雜的立體戰,因為以現階段臺海的制海作戰模式來分析,由於是屬於海島防衛作戰的型態,因此來自海上方式入侵部隊,是有可能來自各個方向。其所牽涉的作戰兵力並不是只限於水面上的作戰艦艇,水面下的潛艦之戰更是一場高科技的生死決戰,連帶也使的反封鎖作戰的戰術,變得極其靈活與狡詐。

來到了海軍左營基地裡的「青天營區」,正是海軍「大氣海洋局」所在之處,這個機敏單位的前身是「海洋測量局」。

局長毛正氣上校簡報時一一詳述單位的沿革,他說「大氣海洋局」起初名為「海道測量局」,於民國11年4月21日成立,民國60年「氣象中心」改隸屬「海道測量局」下屬單位並改名為「海軍測量氣象局」。民國63年奉命更名為「海軍海洋測量局」,民國94年元旦與「海軍氣象中心」併編,成立「海軍大氣海洋局」。

擁有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海洋暨大氣科學博士學位的毛正氣上校指出,臺灣四面環海,因此需要海軍艦隊做為屏障來鞏固海域;早期的航海人員,只能靠經驗判斷天氣狀態及海象,但萬一評估錯誤,將造成航行困難或裝備毀損,更嚴重的會導致海難發生;因此「大氣海洋局」肩負起為航海人員做準確氣象預估的責任。

「大氣海洋局」負責台灣周邊海域氣、海象觀測與水深測量、數值模式預報、航海圖資料規劃製作及發行,是國軍專門對大氣海洋戰場環境資訊蒐整、製作及決策的支援單位。

「大氣海洋局」於民國94年購入「大氣與海洋環境衛星資料接收系統」,分別有固定式 MTSAT 同步衛星資料地面接收系統、固定式 MODIS 繞極衛星資料地面接收系統及機動式 NOAA HRPT 繞極衛星資料地面接收系統。具備了精確掌握多元之氣、海象資料的能力。

技術當家 專有名詞折煞人

四面環海的臺灣,周圍有許多的洋流,例如黑潮、黑潮支流、黑潮反流、南海暖流、中國沿岸流等,而且加上各洋流彼此交互作用、海底地形及潮汐的變化影響,造成了台灣周邊海域洋流流況的複雜化。

「大氣海洋局」具有CODAR高頻測流雷達觀測,加上海洋測量艦「達觀」軍艦具備海流儀偵測,另外還有SV1、SV2測量艇及各測量隊,能有效的取得洋流數據,經由所取得的溫度、鹽度、水平流速、垂直流速、水面高度等數據,應用流體力學及熱力學方程式,並利用Cray-X1超級電腦的高速運算來求解繁雜的方程式組,進而得知未來海洋的變化。

或許說到這裡,許多讀者還是一頭霧水,上述這些東西的重要性到底為何?筆者就以當年遇到的例子來說明吧。

筆者服役時的中型登陸艦,每年6月底都會從左營南下繞過屏東由東部海域到蘇澳做定期保養工程,全程使用「雙俥進一」,軸轉數為350rpm(每分鐘350轉),一般來說只要3天可以到達。但有次接到一個測試性的任務,必須先駛抵台中港開始執行,當時天氣並非狂風驟雨,但是因為受到季風及洋流的影響,本艦使用「雙俥進三」,軸轉數550rpm從左營北上向台中前進,結果也是花了3天才抵達,在進港前一個小時,值更官就發現1號主機不堪負荷,一度建議艦長停用1號主機,靠港之後就是立即檢修主機。

這種在洶湧的洋流中航行遭遇到的「進一步,退三步」狀況,往往都是事倍功半,燃油消耗提升,動力系統負載耗損,艦體結構破壞,這些都是相當大的隱憂。若能得知該海域的洋流走向,迴避或者是技術性的操舵操俥,是可以避免與洋流及浪頭硬碰硬。

現今,透過「大氣海洋局」的數據運算及資料彙集,能提供各艦隊大氣、海洋戰場環境情資、統計及預報,能夠給予艦艇更多有利航行的資訊。
關於水下探測的部份,「大氣海洋局」備有側掃聲納系統,由電腦主機與拖曳魚組成之海底測量儀器,利用聲納探測原理取得海床地形資訊,以分析海底底質、探測海底有無障礙物及沉船;另外,海洋測量艦「達觀」軍艦具備多波束探深儀,運用多波束探深儀所獲得的水深資料經後級處理,可繪製精密海底地形圖及等深線圖,提供潛艦潛行時掌握水下位置以確認航行安全。

「大氣海洋局」支援艦隊戰場環境資訊,藉由派遣大氣海洋官進駐各地區艦隊,負責建構、提供需求與諮詢,並彙整海象、天氣、鹽溫、洋流、水深、底質、潮汐等資料,供應各艦隊執行各項操演及緊急救難之實行。

由於「大氣海洋局」所含括的職掌及業務非常的廣泛,礙於篇幅的限制,小編筆者我,只能用最淺顯的描述讓讀者認識大略,若要將「大氣海洋局」作全剖析介紹,那本期整本拿來寫都不夠用;在此本刊也特別感謝局長毛正氣上校的詳細解說,也希望藉由此專訪,能讓各位讀者認識「風雲審天機,滄海探奧義」的「大氣海洋局」。


推薦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