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鳴」號單座攻擊機原代號為「XA-3」,後來因為執行「漢光演習」炸射課目,獲得不錯的效果,空軍遂重新將機型定為攻擊機代號的A-3。後來再因部分AT-3裝備空用雷達及射控系統,遂又將A-3改回原機型AT-3A,而裝有雷達的AT-3則編入AT-3B的型號。
AT-3A「雷鳴」單座攻擊機首架原型機(機號0901)於1982年7月8日進行首飛,由於後來政府與軍方把全副心力投注在鷹揚戰機(IDF「經國」號戰機)計畫上,AT-3A雷鳴機最後遭到擱置,一共只完成了2架機號分別為0901以及0902的原型機,其中0902原型機後來將其航電火控系統升級。
AT-3A「雷鳴」式攻擊機,是強化AT-3原有的機身結構,並在機首右前方安裝一門30mm機炮,載彈量增加至3000kg以上,使得AT-3A的最大起飛重量由AT-3的7,955kg增加至9,117kg,至於其他的航電系統與發動機則與AT-3雷同。
AT-3A雷鳴機裝掛兩枚雄風2型飛彈,中科院進行許多次的空射試驗,但從未公開相關計劃。
AT-3A雷鳴機攜掛中科院仿自美軍CBU-150型集束炸彈,但由於這種炸彈殺傷力驚人,目前在國際上已有多個國家聯合抵制發展。
AT-3A掛的兩枚雄風2型攻船飛彈,是由戰備彈改裝的,主要是進行尋標及鎖定測試。
這是沒曝過的「興漢」計劃,是航發中心與空軍聯合發展的火控導航系統測試。在完成雄風2型攻船飛彈試射後,這項以「御鋒演習」為代號的戰測任務,在1992年10月24日完成。